社会心理学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ppt
1,社会心理学,,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戒烟限酒,膳食平衡,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处理 各种关系,自我 成长,帮助 他人,学习 心理学,,,,,,,,动动嘴角 带上微笑无论面对工作 还是生活 它都是你的 最佳搭档,,社 会 心 理 学,概 述,个 体 层 次,人 际 层 次,群体层次,,,,⑻爱情、婚姻、家庭,,,,⑵社会化、社会角色、自我、身份、自尊,⑶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管理、归因,⑺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社会懈怠、 模仿、暗示、社会感染,⑷社会动机、社交情绪,⑸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⑹沟通、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⑴概述: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 简史、研究方法、主要流派,5,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概述,6,内 容 提 要,,,研究对象和范围,主要流派,研究方法,发展简史,诞生,社会 心理学,7,社会心理学的开端,早在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 教授就做了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实验回答了“当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体的作业绩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崔普利特,8,,崔普利特发现,当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体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自己单独骑时快,并且也不费力。,9,,后来他又让参加实验的孩子做在钓竿上绕线的工作,也发现一起做的时候要比单独做的时候快。,10,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尽管崔普利特 的工作开创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但社会心理学的真正建立却是在 在这一年有两本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书出版:,1908年,麦独孤 《社会心理学绪论》 罗 斯 《社会心理学》,11,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 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观点,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 和社会意识的学科。G.W.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 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 隐含的存在所影响。,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 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 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12,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 行为规律的科学。(P98页第三段最后一句话),13,(一)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 (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勒温的公式: B=f ( P,E) behave,person, environment,,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4,,(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与情境、经验和人格特征有关,经济危机、股市、奥保,15,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人性受教育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苏格拉底,柏拉图, 康德,卢梭) ---------------人性为“善”,人性受生物或本能决定(亚里斯多德,霍布斯,) ---------------人性为“恶”,16,中国古代人性观:,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世硕:有善有恶 告子:无善无恶,哲学思辨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17,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18,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 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从纯理论→应用研究。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著名学者。,实证分析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期,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价值中立原则 (客观性),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 研究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调查法: 访谈法、问卷法 档案法:,21,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社会学习论学习理论在1900年开始流行,并在那时成为了行为主义的基础。后来霍尔、斯金纳以及米勒和多纳德等人将行为理论的原理运用到社会心理学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更是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ws),22,学习理论认为: 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一是联想(联结): 又称经典条件作用, 最早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23,二是强化:是学习论的核心,它是指人们学会一 种特别的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经常伴随着愉快、 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 后果。(代币法),24,三是模仿:人们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及行为 来学习社会态度与行为。,25,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26,社会学习论的不足,一是它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导致学习理论强调过去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当时的情境细节。 二是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主观感受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学习论在解释行为的起因时,较不看重个体对于当时情境的主观感受,或者当时的情绪。 三是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27,二、社会交换论,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人们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者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28,霍曼斯的普遍性命题,成功命题得到奖赏→重复这种行为,奖赏越多→频率越高,刺激命题相同刺激→相同或相似行为,价值命题行为结果有价值→重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剥夺-满足命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 多,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侵犯-赞同命题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 出其所料的惩罚时→愤怒情绪→侵犯行为→这种行为 有价值,反之亦然,三、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 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作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的“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30,,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P111页第一段) 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31,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 1、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个体能觉察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5%) 无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 之下的原始冲动和本能。“下意识”或“潜意识” (95%),32,,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3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2、利比多 指的是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 。 弗洛伊德对性因素的过分强调使得他的追随者也不能容忍,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两个学派中坚阿德勒(A. Adler)和荣格(K. Jung)先后退出精神分析学派就足以说明这一点。,3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快乐原则:个体的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 现实原则: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痛苦。,,4、生本能与死本能 生本能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 死本能指向毁灭,是体现恨与破坏的力量。,3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5、人格结构 超我是个体价值观的储存处。大致上与良心的概念相对应。也包括理想自我,个体想让自己努力成为的样子。是人格的社会面。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面,来调和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遵循现实原则。 本我是原始驱动力的储存处。受快乐原则支配,不考虑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被社会认可。是人格的生理面。 超我与本我经常出现矛盾,本我想要做感觉上快乐的事情,而超我则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37,,弗洛伊德说“……我并不真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观察家,也不是一个实验家,也不是一个思想家。我只不过是一个具有征服者气质的‘conquistador’——冒险家,假如要勉强翻译这个词的话,就是具有一种冒险家的好奇、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作为影响了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医学等几乎是人类每一个知识领域的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如此谦逊,真是令人敬仰!,38,(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也强调广泛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Libido)看成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性能量。 荣格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无意识理论的发展,,39,,个体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生命早期被压抑的欲望。 集体无意识则是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特性,它从最核心的层次上决定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可以看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40,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41,(三)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的观点更是明确地指出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霍妮:认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决定人格,性因素不是行为错乱的原因,西方社会的竞争制度才是罪魁祸首。 沙利文:则从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待人格发展,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式。,